電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段戳人心的情節:中國代表周喆直在呼吁全人類團結起來延續文明火種時,展示出一張照片,那是一根萬年前斷裂卻奇跡般愈合的人類股骨。他以此為例發出“危難當前唯有責任”的倡議,充滿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
這種觸達人心的效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想要達到的。
幾天前,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宣傳部指導,新華網、浙江省委網信辦主辦,溫州市委宣傳部、溫州市委網信辦、新華網浙江頻道承辦的青年交互式網絡思政欄目《時代大課堂》“第一課”,在溫州開講錄制。該欄目干貨滿滿,每課都將圍繞一個主題,邀請高校教授、資深專家學者、行業杰出典型、優秀青年代表等來講述。
如果把思政教育比作滿漢全席,那么“第一課”無疑是第一道涼菜。如何烹制好這桌“思政宴席”,讓青年愿意去嘗鮮,其中有不少考究。
《時代大課堂》“第一課”主題宣傳活動在浙江溫州舉行。
涼菜,目的是開胃?;仡^看這堂課,也確實“開胃”。
原因在于它凸顯了三大特點:青年、網絡、交互。事實上,這三個詞串聯在一起,恰是解答“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課’”的一個思路。
先從“青年”講起。這個群體思維活躍,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給他們端上來的這道思政“前菜”,首先要做到入眼,讓他們有下筷的欲望。
對于這一點,《時代大課堂》“第一課”做了有益嘗試——邀請新華網超寫實數字人“筱竹”作為數字助教,首次亮相網絡宣傳活動;開場小片中混剪MR混合現實、XR擴展現實等網絡課堂新技術手段。
這些小設計花了不少心思,有力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讓思政課更貼合年輕人的味蕾。
由此我們不妨打開思路,在網絡思政的“色香味”上做文章:
迭代網絡技術,解決“色澤”不足。在遵循思政工作特點和教書育人規律的前提下,拓展網絡思政中價值觀培育的深度與廣度,依托新媒體“短、平、快”特征,實現思政教育倍道而進。
增加多元化設計,解決“氣味”不香。立足新時代青年自我意識強的特點,制定個性化思政教學方案,借力大數據,統計分析青年實際需求,精準挖掘“有熱度”的網絡學習資源,以此增強教學吸引力和感召力。
融入社會實踐,解決“味道”不佳。緊密貼合青年的生活場域和成長規律,將政治理論生活化,生活經驗政治化,讓思政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用思政“知”味留住青年的胃,也留住他們的心。
新華網超寫實數字人“筱竹”。
都說誰贏得了互聯網,誰就贏得青年。
“網絡思政”在最初提出時,概念主要停留在載體論一說,也就是把線下的思政教育搬到網站上或者說搬到網絡論壇上。但顯然,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網絡思政已不局限于此。從“思政課”到“大思政課”,從“思政+互聯網”到“互聯網+思政”,無論如何發展,萬變不離其宗: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從三尺講臺到“屏對屏”,場景轉換不僅要突破時空限制,更要充分挖掘和展示網絡思政的人文屬性和教育張力。
從實踐層面看,各類創新形式競相涌流。
溫州嘗試把紅色理論融入Vlog、情景劇、動漫、劇本殺、快閃、隔空對話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和新媒體作品。比如平陽推出的“百秒云說浙南紅都”系列短視頻,通過黨史題材動漫片,直擊青年心靈,點擊量超2000萬。
由此可見,互聯網優勢已成為思政課“破圈”的變量,味道調得好,就能讓“主菜”驚艷四座。
烹好“主菜”,必須抓牢網絡教育“主戰線”。要辯證地對待網絡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策略,把思政教育內容有機融入碎片化的互聯網信息。這就像烹飪中放糖又放鹽,看似矛盾,卻能調節出誘人的菜色和香氣,令人胃口大開。
許多年輕人愛吃辣,被辣到“嘶哈嘶哈”卻直呼過癮。不妨也給思政菜肴加點“小辣椒”,吸納熱點新聞資源中的信息元素,掌握網絡溝通藝術,善用網言網語,就能潛移默化改變思政課在年輕人心里的刻板印象,讓教學課堂變得“香辣有勁”。
百秒云說浙南紅都截圖。
網絡讓思政課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形式,卻也導致了新問題:有些人一邊掛著課,一邊做著自己的事,把網絡學習變成“刷”課時的假把式。
破除形式主義,關鍵一招是“交互”。
交互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
要發揮交互性網絡平臺優勢,讓青年群體之間產生實時的交流與溝通,在觀點輸出、釋疑解惑、游戲互動中達到沉浸式學習的狀態。
舉一個例子,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熊曉琳上“第一課”時,請大家起立,一起演繹經典紅歌。從剛開始的稀稀拉拉,到后來的整齊劃一,在一遍遍的練習中,師生們逐漸從紅歌中感悟精神偉力,激起昂揚斗志。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熊曉琳講授《時代大課堂》“第一課”并回答現場師生提問。
交互也可以是人與社會之間的。
“實踐就是最好的課堂,我們喜歡行走的思政課?!眻F十九大代表趙建銘在連線“第一課”現場時,道出了青年對思政教育新形式的期盼。
實際上,從打破課堂圍墻開始,思政課就有了“行走”的能力。它可以在革命老區,可以在田間地頭,也可以在企業車間,數字技術把思政課堂搬進了多種多樣的真實空間。
“三道菜”對應網絡思政的三方面,但網絡思政又不僅于此。正如數字世界釋放的無限可能,思政教育也必將在擁抱數字科技的過程中,吸引更多青年蜂擁打卡。 (葉凝碧 金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