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p>
衢州市柯城區新姜村是一個位于衢州主城區邊緣的城郊村。曾經的新姜鄉村風貌并不美觀。2017年,新姜村積極響應“一村萬樹”行動,以美化鄉村環境為目的,先后種下了1萬余一株櫻花、紅楓等樹木。
櫻花掩映下的新姜村,游客慕名前來。圖源柯城傳媒
如今新姜村已擁有兩萬多棵櫻花樹,還建成了特色文化街區,成為“有風景、有文化、有故事、有產業”的特色文創城郊村。環境變好后,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生意。在每年三月櫻花盛開的時節,全村每天的門票收入就達八九千元。
而在太湖西南岸的湖州市長興縣,近5年來,全縣森林旅游每年接待游客89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5億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同提升。
這些只是浙江實施“千萬工程”以來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2003年6月,浙江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把“村莊綠化”納入村莊整治“六化”工程。
20年來,浙江林業人堅持生態保護、科學綠化,先后實施了“綠化示范村”“森林村莊”“一村萬樹”等系列創建行動,從點到線、從線到面,以點帶面、整域推進,對全省范圍內的所有村莊開展了綠化提升,建成省市縣“綠化示范村”5657個、森林村莊7727個,“一村萬樹”示范村1741個,不斷構筑綠色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
20年來,“千萬工程”不斷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20年后,我們循跡溯源,探尋這項偉大工程帶來的山鄉巨變。
美麗浙江從“林”開始
青山綠水,“森”氣十足。
在衢州市柯城區五十都村,漫山遍野的金錢柳郁郁蔥蔥,村里的老百姓將其形象的稱為“搖錢樹”。
作為美麗浙江建設重要生態屏障的衢州市柯城區,于2017年在全省首創“一村萬樹”行動。該行動利用農村的邊角地、廢棄地、荒山地、拆違地、庭院地,進行見縫插綠,種植適合本地的珍貴樹、收益較高的經濟樹、觀賞價值較好的彩色樹。
五十都村借勢通過土地流轉,打造200多畝的金錢柳茶種植基地,第一年就從“搖錢樹”上“搖”下了40多萬元。
2018年底,當地迭代升級推出“一村萬樹”2.0版,推出綠色期權模式,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家庭和個人可對“一村萬樹”進行投資,出資認購一定數量的珍貴、彩色樹木資產包或期權單位,并享受約定時限期滿后的資產處置權。
目前,柯城區的“一村萬樹”已經發展到3.0版本,通過認購林碳期權,實現企業、村集體和農戶共同增收的共贏局面,有效打通了“一村萬樹”的資源、資產、資金轉換通道。
下張家村擁有全世界茶花物種最齊全的“國際茶花物種園”,被譽為的“中國茶花之鄉”。圖源金華農業局
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是當地重要的花卉生產基地,全村98%的農戶都種植花卉苗木。近年來,該村深入實施“一村萬樹”行動,制定了村莊綠化總體規劃和分部實施的方案,在進村口道路兩側、長湖綠道及環村綠道兩側新增綠化樹種樟樹1000余棵,補種樟樹、紅葉石楠等苗木。在村道路兩旁補種銀杏、桂花、果樹、樟樹等,村內休閑綠化區達到了3000平方米。動員村民房前屋后植樹8000多株,實現了村莊綠化率95%,使得村莊到處可以看到綠色,到處都能聞到鳥語花香。
“‘一村萬樹’工作極大地改善了村莊環境面貌,提高了群眾的生活品質?!毕聫埣掖遑撠熑吮硎?,在今后的工作中,該村將繼續做好綠化建設,重點做好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林一業的鄉村綠化、美化和產業發展格局,讓綠色成為共同富裕的底色。
記者從浙江省林業局了解到,“千萬工程”實施20年來,浙江通過先后實施的“綠化示范村”“森林村莊”“一村萬樹”等系列創建行動,從點到線、從線到面,以點帶面、整域推進,對全省范圍內的所有村莊開展了綠化提升,建成省市縣“綠化示范村”5657個、森林村莊7727個,“一村萬樹”示范村1741個,不斷構筑綠色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
開辟林業共富新路徑
綠水青山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把好日子帶到群眾眼前?!?/p>
在共同富裕的浙江印記里,少不了林業的潤澤和承載。
湖州安吉的毛竹林、衢州常山的油茶,杭州淳安的蜂蜜……浙江雖是森林資源小省,但一直是林業產業大省,以全國2%的林地創造了全國8%的林業產值。浙江在共富之路上因地制宜地聚焦自身優勢特色,為全國林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積累浙江經驗。也在加快將山區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同時,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產業富民能力。
浙江南部的麗水市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以“國家公園+”孕育興林富民活力源,出臺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區百山祖片區林地地役權補償收益質押貸款和貼息貸款等政策機制,創推“國家公園+地役權”“國家公園+綠色金融”“國家公園+森林碳匯”“國家公園+生態品牌”等系列“國家公園+”模式,破解了全國面臨的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系列難題,釋放出生態改革最大紅利,打通了“生態”與“富民”轉化通道。
山核桃是杭州市臨安區的主導產業,種植面積57萬畝,加工量占全國80%,全產業鏈產值約50億元,是臨安西部山區15萬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臨安山核桃。
根據產業鏈主體的需求,臨安區從“如何賣得好”這個切口進行山核桃產業數字化改革,緊緊圍繞“哪里合適種”“如何種得好”“如何加工好產品”“如何賣得好”等三產融合發展的核心問題謀劃開發山核桃產業大腦。
山核桃產業大腦聚焦規?;洜I、生態化治理、原料交易、標準化加工和品牌培育等核心業務,梳理適度規模流轉、綠色生產、原料價格信息對稱、食品安全監管、消費者信任等重大需求,重點開展現代化未來農場建設、升級全流程社會化服務,推進標準化加工,加強品牌管理建設,實現產業鏈重塑,形成了“產業大腦+未來農場+透明工廠+N個多跨應用場景”的基本構架?!?/p>
憑借山核桃產業大腦的綜合應用,當地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臨安山核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29.82億元,連續4年榮膺堅果類排名第一。
上世紀80年代末,湖州長興縣的農民開始嘗試在房前屋后、山野田間零星種植花木。隨著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引導扶持下,從種植經濟林苗木起步,長興的花木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今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40年來,長興將零散、低質量、小規模的花木產業建設成了惠及3萬余戶農戶、年銷售額30多億元的致富產業,走出了一條從“賣樹”到“賣風景”、從“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的“減量增效、提檔升級”融合發展之路,2020年長興縣被評為省級花卉苗木產業示范縣?!?/p>
追青逐綠,村民共建共享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村民們的共建共享?!?/p>
衢州市柯城區姜家山鄉前昏村原來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村,村民以柑橘種植、廢品回收加工為主要收入來源,村子里一直也沒什么集體經濟收入。在早年間,村里也時常發生毀樹的情況,村民植樹的積極性并不高。不少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村里缺乏活力。
前昏村粉紅的海棠花海。圖源柯城發布
加入“一村萬樹”行動后,村里栽下了苦丁茶樹、北美海棠等樹種,村里便從此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頓時充滿了生氣。2020年5月,因綠色期權、旅游等收益,前昏村對最初參與“一村萬樹”的63戶村民進行了分紅,戶均拿到了近5000元。這個消息在村里沸騰了:拿到分紅的村民覺得村里有了發展潛力,也更有底氣。尚未參與的村民追著村干部申請參加。
村里的樹枝繁葉茂,不經意間搭起了公眾參與的橋梁。如今,在柯城區姜家山鄉前昏村村口40多畝苦丁茶樹林里,每天都有村干部、村民前來轉悠。護綠,已然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p>
“千萬工程”實施20年以來,浙江堅持生態普及、文化引領,持續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觀念,全省農村有效實現了從“砍樹”到“看樹”再到“賞樹”的轉變,保護森林和愛護綠化納入村規民約,保護森林和愛護綠化成為廣大村民自覺行動的生動實踐。
青山疊翠,碧水潺潺。浙江以綠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讓綠水青山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p>
浙江鄉村美麗蝶變,始于“千萬工程”。二十年來,浙江努力重塑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二十載的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也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
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到促進林農增收致富,再到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全力推進“千萬工程”深化提升,浙江農村地區的生態蝶變還在繼續。(記者 滕一韜 通訊員 朱齊超)